
山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真是块风水宝地,千百年来帝王将相、忠臣良将、忠勇之士,英才辈出。尤其是晋南一带,既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晋商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商人正是晋南盐池周围的盐商,而且晋商精神之魂就是发韧于盐池周围的关公文化,离晋南解州盐池仅200米的常平村就是关公故里。
先秦史籍中,有黄帝联合炎帝与蚩尤争夺关羽故乡盐池的记述。“……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股(肢)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 ‘解’(《孔子三朝记》)”。如今解州盐池,其南北宽20里,东西长60里,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无机盐基地,而在古代,无疑更是宝中之宝。据文字记载,到宋朝仅一个解州盐池的收入,竟占到宋王室总收入的1/2甚至2/3。
《说文解字》说:“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卤就是指盐池中自然结晶状态的天然盐。他由此推断出,中国的商业起源于盐,最早最富的中国商人就是生活在运城解州盐池周边的晋南盐商。
明代开中制后,晋南盐商捷足先登,临汾亢家,襄汾尉家、王家,蒲州张家、王家、展家等积累起千万两财富时,晋中的侯家、王家、范家、常家、乔家等都还没有起步。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往往被晋商研究者忽略:晋南还是晋商兴起的精神之源,晋商成功的精神起点。这个精神源泉和起点就是关公精神和关公文化。
关羽(公元160—220)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晋南解州常平村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关羽那充满英雄传奇的一生,由将而候而王而帝而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数千年来备受海内外华人推崇敬仰,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死后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民间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
关公最为特殊之处是其备受儒释道三教的一致推崇。儒教奉为五文昌之一,又尊为“文衡圣帝”;佛教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道教奉为“协天大帝”、“翊汉天尊”。
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智勇兼具、勇猛善战,好读《春秋》。《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并“演义”出桃园三结义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国演义》评论家毛宗岗说三国有“三绝”,诸葛亮是“智绝”,曹操是“奸绝”,关公则是“义绝”,也就是诠释“义”的活字典。他论道:“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做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汴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藉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往今来名将第一奇人。”
近代以来,关公的影响力随着晋商和其他华人走向海外而走遍世界,成为海内外华人精神护身符和精神纽带。在朝鲜半岛、日本、港澳台、东南亚甚至欧美诸国,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也都有关帝庙,受到万家香火。关公作为忠义的典范,道德的楷模,其所代表的正义之气、民族之魂,受到海内外华人的无比景仰。关公成了“圆融儒释道,覆盖多民族,连通港澳台,护佑全华人”的历史巨人,成了全球华人推崇的“万能之神”。有资料显示,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崇拜关公,将其奉为东方之神。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jordan曾如此评价关公,他说:“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忠义仁勇精神是关公文化的主要内涵和核心重点;诚实守信是关公文化在演绎发展过程中的一条红线和灵魂;打造诚信社会、铸锻诚信品质是弘扬关公文化的落脚点。关公文化根植于华夏大地,嬗变于沧桑历史,普及于黎民百姓,传播于五湖四海,它已经渗透到河洛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荆湘文化、南粤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和海外侨胞社团文化之中,它已经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关羽已经离开我们1785年了,但他的除暴安良、桃园结义、过关斩将、匡扶汉室、南征北战、千里单骑、义释曹公等英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身后所造就的关公形象、关公神像、关公现象、关公精神璀灿夺目,长盛不衰。“汉封候、宋封王、明封大帝”,历代皇帝对其封赐有加;“释称佛、儒称圣、道称天尊”,三大宗教争相称颂。真可谓“贤臣良将敬其忠,武夫劲卒尚其勇,侠士豪杰慕其义、田夫野老敬其公、村姑慈妪崇其正”。明清和民国初年,许多地方几乎是村村有关庙,家家敬关神,充分说明了关公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正如作家李存葆先生所说:“人们心目中的关公既是真实的又是艺术的,还是神化了的一尊复合型道德雕塑”。
关公文化是继中国历史上儒法兵道墨诸家文化之后出现的又一文化现象。关公文化与商人的结合,使中华商业伦理文化更加丰富。晋商按照关公和关公文化规范处世和经商,不仅使晋商实现了以德敛财和以义制利,而且陶冶出一种特有的商业文化景象—淳朴而敏慎、诚笃而灵活、和衷而况博、聚财而修德。正是在关公文化熏陶之下,晋商形成了四种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诚信敬业、以义取利的商业精神。信义用人、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关公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弘扬关公文化主要是弘扬关公文化中的忠义仁勇精神,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一份精神食粮和思想武器。2012年在山西太原召开的首届全球晋商大会宣言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弘扬晋商诚信之品格,仁爱厚道,慎独自律。想我先辈,诚信为命。以义制利,驰骋商海,近悦远来,名满寰宇。激励我辈,坚守诚信品格,擦亮金字招牌。立身诚为本,做事信为基。守诺践约,不欺不诈。诚信经营、诚信纳税、诚信待人。义行天下,利通五洲,靠商誉赢得舞台宽广,立品牌博得事业长久。”
众所周知,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过两位鼎鼎大名、影响深远的圣人,一位是文圣孔子,一位是武圣关公,并形成了文武交映生辉的两座高峰,这就是孔子思想和关公文化。纵观历史,孔子和孔子思想历经磨难,尊崇和批判交替并存;而关公和关公文化则是备受推崇几无争议,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关公文化对古往今来的社会商业伦理道德有着至深至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