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
尊贵热线:0359-2459999
当前位置:世界关公文化堂 >> 关公文化 >> 关公文化--“..

关公文化--“忠诚”精神

        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历史上演义,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中外同奉,上下共仰。中华民族有多少忠臣烈士,对祖国,对人民,对伟大的事业,正是靠了这种精神,使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凝聚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忠,是关公文化的首要内容。所谓忠,是指对皇帝的绝对忠诚,即忠君。对关公来说,就是对汉末皇帝汉献帝、蜀汉皇帝刘备的忠,对刘汉皇权的绝对服从。忠君,是封建社会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也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准则。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封建社会是封建帝王的“家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就是国家的代表。在这种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忠君观念,在本质上是把君作为国家的代表,“忠君”的背后,是一种深层的国家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造反、弑君等任何有损皇权的行为都被看做是十恶不赦的罪过。只有绝对效忠皇帝,才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楷模。

        关公正是一个理想的忠君典范,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誓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这是关公忠的内容,也是其终生的行动纲领。为实现这一目标,关公一生忠心耿耿跟随刘备,“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无论顺境逆境,从未动摇过对刘备和汉王朝的忠诚。最能体现关公忠诚的是降汉不降曹,最终又辞曹归刘一事。当下邳失陷,关公被困上山,张辽以“三罪说”劝降时,关羽则以“三约”作为投降条件。“三罪”、“三约”都围绕一个“忠”字。“三罪”是说不降而死是不忠,“三约”则说只有“忠刘”才能投降,投降是为了“忠刘”而非求生。这样,看似“背刘”的投降就成了“忠刘”的不得已之举。之后的种种表现充分体现了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精神。
        辞曹归刘则更是“忠刘”之壮举,面对曹操百般拉拢利诱,关羽“忠刘”之心坚如铁石。曹让张辽去探问:“玄德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关公回答道:“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这斩钉截铁的回答,充分表现了关公“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决心。
        当关公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挂印封金,不避千难万险,过关斩将,千里寻兄去了。对于这种去安及危,效忠刘汉王朝的忠义行为,后人有诗赞曰:“彻底一忠,耿耿乎生死不相背负;横绝千古,洋洋哉云天常著英灵。”“劲气常摩星斗,精忠直薄云天。”
        关羽与刘备,除了君臣关系之外,还有兄弟与朋友的关系。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关公的忠,除了忠君之外,还有忠友的含义,此议很有道理,但也只是从属的意义,因忠君是高于一切的。且刘备本身就是“大汉皇叔”,而非一般的兄弟朋友。所以,忠友的本质还是忠君。而且,忠,一般是就君臣上下等级关系来说的。义,才是处理横向人际关系的范畴,朋友之间的关系一般用义来概括。             宣扬忠君思想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人民,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其实质就是要人民群众俯首贴耳地被统治,各级大臣官吏忠心耿耿为皇帝效力,以维护皇帝的九五至尊。这就是历代帝王屡屡加封,把关羽推崇为忠君典范的目的。

投资商:世界关公文化产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承办商:世界关公文化学堂发展联合会
地址:运城市常平三国主题公园旁  电话:400-661-4688  技术支持:运城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400-661-4688